晨郡智慧创艺生态源

钱学森


钱学森的一生,历经风雨。他出生在中国内忧外患、任人宰割的时代,目睹了晚清时期列强瓜分祖国的最黑暗局面。读书,成为那个时代大多数有志之士最有希望的救国梦想。

钱学森 1.png

【 曲线救国】

钱学森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,对待学习极为认真。早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上学时,一次水利学考试,钱学森得了唯一的满分。试卷发下来后,钱学森发现自己一处笔误,就举手报告:“老师,我不是满分。”并把自己的笔误当场指出来。老师看后,把试卷改为96分,说:“钱学森虽然被扣掉了4分,但他实事求是、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,在我心目中是满分。”

钱学森喜欢航空。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贫穷落后,根本谈不上“航空技术”,唯一的方式就是走出国门,学习西方先进的航空技术。在当时,条件最好的途径就是考取“庚款留学”,出国深造。

“庚款留学”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,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为其赔偿的巨额赔款。美国从中瓜分了2500万美元,是中国规定赔偿数额的两倍。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·罗斯福决定用这笔款项支持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,培养接受过美国教育的中国精英。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西奥多·罗斯福总统的一份备忘录里,曾这样写道:“哪一个国家能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,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,在今后的商业上获取最大的收益。”

所以,“庚子赔款”设立的奖学金并非是侵略者的“菩萨心肠”。只不过,美国比其他国家想的更远罢了。也正因如此,考上“庚款留学”的中国留学生们,心里都深深烙印着无法释怀的屈辱,钱学森也不例外。


钱学森 2.png

1934年,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“庚款留学”公费生,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。在那里,钱学森仅用了一年时间,就顺利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。

航空专业需要丰富的实践经历,很多美国学生都被派到飞机制造厂实习,外国学生却被拒之门外。经过交涉,一些欧洲学生也成功进入。而作为中国留学生,钱学森被这扇大门紧紧地关在了外面。钱学森一气之下,离开了麻省理工学院,前往“加州理工学院”学习“航空理论”,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·卡门。

在与冯·卡门的初次见面中,钱学森敏捷的思维智慧深深吸引了冯·卡门教授。在冯·卡门那里,钱学森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,解决了一直困扰飞机超音速飞行产生的“声障”世界性难题,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航空理论的发展,对后来的高速飞行器、导弹、火箭的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1939年,钱学森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、数学博士学位。考虑到中国当时没有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,在冯·卡门教授的劝说下,钱学森选择了留在美国继续研究,36岁就被麻省理工学院评为终身制“正教授”。

在美国,钱学森在学术界的成就远近闻名,和冯卡门一起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“卡门线”近似公式,为二战期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,解决了不少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难题,就连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都说:“你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过我了。”

归国受阻

钱学森 3.png


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。留学美国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心情异常激动,立即准备回国。

钱学森万万没有想到,他回家的愿望,竟招来长达5年的软禁生活。美国人说,他的价值能抵5个师,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。软禁中的钱学森遭受非人的折磨,一度失语。回国成为他最大的愿望。

美国无理扣押钱学森引起了留学生们的强烈愤慨,许多科学家纷纷声援,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违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。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,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,周恩来总理表示,中国可以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,为了表示诚意,中国先释放4名王牌飞行员。但是,美国却坚持不让步,声称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回国。

钱学森 4.png

钱学森的求救信


软禁中的钱学森一直想把回国的愿望捎回祖国。他在报纸上看到人大常委陈叔通的照片,十分激动。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的好友。于是,钱学森辗转在写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了一封写给陈叔通的信,表达了 “无一日、一时、一刻不思归国,想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”的迫切心情。

陈叔通接到信件,立刻转交给周恩来总理。周恩来以此当做美国扣留钱学森的证据。当着钱学森的信件,美国无以狡辩,以“驱逐犯人”的名义释放钱学森回国。


钱学森 5.png


1955年9月17日,钱学森终于如愿以偿,踏上了回国的游轮,于10月8日抵达广州。

投身祖国导弹之路

钱学森刚一回国,立即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。他被派往当时中国最前沿的重工业区——东北考察。在哈军工,陈赓大将一见钱学森就问:“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?”钱学森当时心里正憋着一股气,于是毫不犹豫地说:“中国人怎么不行?外国人能搞的,难道中国人不能搞?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?”

很快,钱学森上书党中央,提交了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》,详细阐述了中国导弹、火箭研制的发展建设规划。这份意见书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。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钱学森。


钱学森 6.png

在钱学森的建议下,很快,国防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、火箭研究机构,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由钱学森牵头负责。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,研究院很快汇集了从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调来的科技人员。为了让大家尽快融入导弹、火箭事业,钱学森经常给大家上课,每周都召集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,围绕导弹、卫星自由发言,天马行空,被人们称为“神仙会”。大家集思广益,博采众长。导弹、卫星的方案、设计等很多重要问题,都是在讨论会上碰撞出来的。

1960年,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问世。钱学森和大家一起来到大漠深处的发射场,带领大家很快走出了苏联援华专家撤走后的困境。1960年11月5日,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国产导弹,导弹准确命中目标,试验取得圆满成功。聂荣元帅激动地说:“今天,在祖国的地平线上,飞起了我们自己的导弹,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”

钱学森 7.png


随后,我国又相继研制成功东风二号、东风三号、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,成功进行了原子弹、导弹结合试验,并在此技术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出征太空的火箭——长征一号。除了导弹,钱学森还领导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。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发射成功。那些年,钱学森经常奔波在大漠深处,为技术人员解决难题,每次发射试验,钱学森都要亲自到发射场,和大家一起啃窝窝头、睡帐篷,勘察试验情况,排除试验故障。

钱学森将自己在动力、制导、气动、结构、材料、计算机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充分应用到导弹、火箭和卫星研制试验中,留下了《工程控制论》《星际航行概论》等不朽学术著作,主持完成了我国导弹火箭的起步和发展,为我国导弹、火箭和卫星事业做出了开天辟地的卓越贡献,被誉为中国“导弹之父”。

钱学森 8.png


钱学森的父亲知道他酷爱绘画,他回国时,父亲送了他一本敦煌画册。晚年时,他对妻子蒋英说,这辈子最大的遗憾,就是没到敦煌去看看。蒋英并不知道,钱学森早年常年奔波在导弹和卫星研制及发射试验第一线,距离敦煌并不远。有一次勘察航区,距离敦煌石窟只有十几公里,但钱学森还是太忙,没顾上去看看。钱学森一生从来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。组织曾经想让他搬迁到更宽敞的新房子居住,但钱学森始终没有答应,一直到临终前,一直住在当年回国时给他安排的老房子里。

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,有着崇高的人格品质。他曾经说:“我是一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,我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只服务于我的祖国,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,如果说我有所求的话,那我想要的最高理想,就是全国人民对我工作的满意。”


会员登录
登录
我的资料
购物车
0
留言
回到顶部